生活节奏越来越紧、工作节奏快、压力大、饮食不当的现代人,使胃食管反流不知不觉成为大多数人的常见病,台湾省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。胃食管反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。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致命危险,但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,严重时会影响患者的工作专注度、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,长期造成许多生活困扰。
食管反流病(GERD)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。当连接食管和胃的贲门不能正常工作时,胃酸、消化液、胃甚至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回流到食管下端,导致食管黏膜炎症和损伤,出现反流症状。
●胃食管反流的主要症状有:
1.胃酸反流、心脏烧灼感(胸部烧灼感或胸骨后烧灼感),常发生于饭后一至两小时内;
2.腹胀、饭后打嗝、饭后心悸或非心因性胸痛(必须排除心脏病);
3.不自觉清嗓,咽喉有异物,慢性咳嗽;
4.少数人嘴里会有口臭和苦味。
从西医角度来看,胃食管反流主要位于胃和食管。食管黏膜过度敏感、食管蠕动异常、神经感觉异常、食管下括约肌松弛、胃排空延迟、胃及十二指肠反流等。是胃食管反流的原因,主要通过胃镜检查和内科治疗。
中医认为,它与脾、胃、肝、胆等脏腑密切相关,讲究情气运行顺畅。对于反复发作、慢性、顽固性胃食管反流的患者,中西医结合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和控制,帮助患者提高长期生活质量。
●胃食管反流常见中医证候
1.肝气郁结:肝气郁结,胃不安,胃不和郁,嗳气频繁,胃酸溢出,胸闷,情志失常,神经过敏,脉细数;
2.肝胃郁热:肝郁化为热,肝热使胃不安,反酸,胃嘈杂,饥饿,心灼,口干口苦,舌质红,脉弦短;
3.痰气郁结:咽部不适,如阻塞、咳嗽、舌苔薄白、脉弦;
4.气滞血瘀:泛酸、胸骨后刺痛、吞咽困难、舌质紫、脉涩。
上述仅有少数证候与脾、胃、肝、胆等脏腑密切相关,重视情志波动、气机升降。
尤其是面对久病不愈的患者,多为虚实夹杂,必须根据中医详细的四诊证候,由个体化的独立中医进行治疗。
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一门学问,标准和精髓都要治。除抑酸药外,还有保护胃肠粘膜的药物、消食消食的药物,久病久阴者常患食管灼热、咽干等症,应酌情加用麦冬、铁皮石斛、玉竹等养阴药。
此外,久病不愈的患者需要加入提气机的药物考虑是关键点。胃里的液体是酸性的,是腐败的,伴随着胃气的下降,而患者的胃不能倒,胃酸上升,所以治疗注重调理脾胃升降的原则。
●缓解胃食管反流。多关注生活细节。
想要在胃食管反流的情况下平静的生活,除了中西医治疗,还必须从日常生活开始调整,这是最基本最首要的关键环节:
1.放慢速度:不要吃得太快,放慢吞咽速度,与狼交谈。
2.减肥:如果胃不好,只需保持七分钟饱腹,不要暴饮暴食,并采取少量的饮食习惯;
3.淀粉减少:尽量避免或减少精制淀粉、面粉、面包、馒头、糯米、糕点、糯米;
4.熬夜:避免睡前2小时熬夜;
5.刺激性食物:咖啡、浓茶、可乐、巧克力和酸性食物,尤其避免空腹食用;
6.饭后半小时内不要立即平躺。如果肚子睡不好,可以稍微抬高床边。
7.戒烟戒酒;
8.减肥;
9.心情舒适,情绪是一个重要因素。尽可能多到户外去放松身心。
●穴位的自助和保养
→足三里:健脾和胃,缓解胃部不适;
→内关:止呕,缓解胸闷心悸;
→谷郁:止痛、理气、舒气。